身為台中地盤地頭蛇的我
卻從來沒有到過此地
雖然從沒見過它
但是
我對它一點都沒有陌生感
對我
它有著深濃的情感
因為
他早已經陪伴了我有將近二十年的年少輕狂歲月
Antonin Dvořák(德弗札克)的幽默曲(Humoresky No. 7)
陶大偉和孫越的朋友歌
它陪過我渡過璀璨的學生生活
初次見到它
覺得莫名的興奮
這外包餐廳的布條掛在門口
樣子真醜!
台中放送局並不會不好找
如果您有到過台中棒球場看過棒球賽
往台中孔廟方向
還沒到孔廟那條路前會遇到一個紅綠燈
右轉那小巷子
走約100~200公尺
就可以見到一幢美麗的建築物
就是台中放送局了
全台灣唯一的電台街
全電台街唯一掛門牌號碼的建築
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台中放送局:
(以下此段引自:大千電台)
位於全台絕無僅有的「電台街」上,整條電台街只有一個門牌號碼「電台街1號」, 建於1935年的台中放送局,走過七十餘年歷史,『她』是台中市民的老朋友!如今,她以『幸福的場域』與社區居民相見。 2005年,台中市文化局委託Super Fm99.1大千廣播電台經營管理,大千電台將「台中放送局」規劃為廣播文物館, 除了陳設大千電台董事長 賴茂洲珍藏的古董留聲機、收音機和播音設備外,更將規劃許許多多具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展演。 Super Fm99.1大千電台除了將「台中放送局」規劃為文物館,扮演的角色有保存、典藏文物、教育推廣等功能,還象徵著愛、學習、分享與幸福的場域, 展示館內的老式留聲機彷彿依舊播放回味老調,將台中放送局的歷史建築價值發揮的更淋漓盡致。
夕陽前的台中放送局主建物
上圖:(以下此段引自:台中市文化局)
簡 介:
台中放送局於西元1935年(昭和十年)便已開播啟用,位於臺中市新高町水源地(今電台街一號)主要是因日本政府為了發展廣播事業,消除原本以無線轉播所帶來的技術問題,遂在「台北放送局」及「台南放送局」成立後,再增設「台中放送局」,作為全台廣播中繼,建全有線廣播組織。戰後曾是中國廣播公司與市府工務局拆除隊的辦公室,2002年(民國九十一年)登錄為台中市歷史建築。921地震後建築物受損,文建會補助台中市政府進行歷史建築修復工程。2003年(民國九十二年)工務局拆除隊遷出,2004年由文化局完成修復工程。
其建築外觀樣式為「過渡式樣」的現代建築,在車寄處以大比例圓拱開口強調入口的重要性,而立體開窗則以細長比例之圓拱窗與大面平拱窗構成整體的立面風格。中央之圓筒形梯間量體以及雉堞式女兒牆,則替台中放送局注入如城堡般的豐富形象。
歷史背景:
日本總督府於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選擇台中市水源地公園為基地,開始進行台中放送局的建設,並於一九三五年(昭和十年)五月十一日啟用,台灣放送協會台中支部也隨之成立。台中放送局在交通局及財團法人台灣放送協會的監督下正式成立,從事傳播業務。
台灣光復後,台中放送局被中央廣播公司接收,成為該公司的「台中台」。民國八十七年,中廣台中台搬遷,將土地與其上建築物歸還台中市政府,作為市府工務局拆除大隊的臨時辦公室使用。於92年修復其損壞結構之後,94年4月由台中市文化局正式委託大千廣播電台經營。
建築特色:
建築特色為廣電機構建築。含主樓及附屬屋舍,主樓為二層樓加強磚造屋,四披水頂。以幾何元素作立面飾樣並強調開口部,風格簡練大方,具現代主義特色。附屬屋舍有值班室、會議室及警衛室等。
大千廣播電台藉由台中放送局的歷史背景,介紹廣播歷史、原理及機器設備,並提供複合式的藝文空間,讓一般民眾樂於經常使用、親近古蹟,讓「電台街一號 台中放送局」成為台中市藝文新地標。
說實在的
台中放送局真的很美
尤其是當道了夕陽西下後
館方會打上優美柔和的燈光
這燈光可打得真完美
完全襯托出台中放送局的美麗
不管從那個方向來看
都有不同的感覺
但這些感覺都是舒服的、美好的
真的很棒(我很少這樣大力讚揚的喔!)
這是從主建物右側的門口出建物時
仰望天空
看到月亮已經探出頭來打招呼
感覺真的很美
建物左後方的義式餐廳
對於餐廳的菜色我無法評價
因為我並未在此用餐
主因是才剛吃完永豐棧麗緻下午茶
所以就無法告知了
不過這兒的氣氛可以說是棒呆了
尤其是戶外的部分
不過
位置不多
而且今天並沒有人願意來坐在外頭
其實
在這夏天與秋天的交界時令
微微涼風徐徐吹來真的超舒服的
可惜沒人懂得享受
至於餐廳的內部
我沒有繞道後方去看
所以不知道內部的狀態
雖然一切似乎都很完美(除了那門口的紅布條)
但是我想要挑剔幾個地方
那就是對於建築物的管道空間沒有做修飾的這個缺點
從上圖就可以看到有兩個大大的風扇掛在外頭
真是煞風景
如果可以設計一些可以跟建築物融合的元素來做躲藏
應該會很棒的才對
接下來是內部的展覽空間
這展覽空間完全是免費的
簡介文中寫道:
電台街一號-台中放送局建物分前後棟,前棟入口大廳設計一座古董收音機意象,凸顯廣播的主題性。大廳左側是藝文空間,開幕期間展示各地代表性的文化空間圖文資料,未來亦可當作藝文展演、演講的空間。大廳右側是廣播主題特展室,開幕期間推出「聽聲音看歷史特展」,從歷史上記錄下來的重要聲音,引導參觀者回顧歷史事件;這個空間也將展出骨董留聲機、收音機迷-大千電台董事長賴茂州及同好的珍貴收藏品。
二樓右側則是讀書會的活動空間,希望藉以提升城市閱讀的風氣。左側則規劃了一座具配唱錄音功能的錄音室,平時除了可以錄製個人的歌唱CD外,還可以當作主播室,和電台連線現場即時播出。
開放時間:
展覽室 :每日上午10:00–晚上6:00(週一休館)
餐飲空間:週一至週五上午11:30–下午2:30、下午5:00-晚上9:30
一樓唱片區和留聲機的展市區
上兩圖是二樓的空間
下圖是樓梯轉角處的窗戶
除了以上的區域
其他還有很多很美的景物
例如門口的水池(聽說叫日月池?)
還有最旁邊的防空洞(最近講這名詞好敏感)
防空洞因為已經入夜
為了以防萬一打擾到不該打擾的
所以我有忌諱不想拍!
這兒真的是個蠻棒的地方
尤其在吵雜的都市叢林中
他突顯出了一份特別的寧靜
尤其是這兒沒有太多的觀光客
希望它能長久的保持現在的模樣
也歡迎大家去觀賞它
但是
請記得保持安寧~
PS : 2013年新網址